通知公告更多>>
网上报名更多>>
茶叶销售更多>>
·印尼CTC红茶79元125克做奶茶原料诗 | [2024-08-02] |
·霍山黄大茶33克川红工夫15克58元包 | [2023-12-12] |
·太平猴魁160元8克特级有机绿茶润物 | [2023-12-12] |
·玛萨拉CTC红茶79元100克罐装MASALA | [2023-12-12] |
·2023明前蒙顶甘露140元100克名优绿 | [2023-10-06] |
·2023明前安吉白茶140元100克名优绿 | [2023-10-06] |
·霍山黄大茶69元75克盒装传统黄茶包 | [2023-05-03] |
·川红工夫160元100克橘糖香著名红茶 | [2023-05-03] |
·2023明前龙井160元100克尝鲜佳品送 | [2023-03-24] |
·冷泡茶东方美人100元/20泡夏季原叶 | [2022-06-21] |
·西施壶550元紫砂壶仿古石瓢思亭包邮 | [2022-06-12] |
·双11茶礼 欢迎选购 诗宇时光 | [2021-11-04] |
网上商城更多>>
·印尼CTC红茶79元125克做奶茶原料诗 | [2024-08-02] |
·霍山黄大茶33克川红工夫15克58元包 | [2023-12-12] |
·太平猴魁160元8克特级有机绿茶润物 | [2023-12-12] |
·玛萨拉CTC红茶79元100克罐装MASALA | [2023-12-12] |
·2023明前蒙顶甘露140元100克名优绿 | [2023-10-06] |
·2023明前安吉白茶140元100克名优绿 | [2023-10-06] |
·霍山黄大茶69元75克盒装传统黄茶包 | [2023-05-03] |
·川红工夫160元100克橘糖香著名红茶 | [2023-05-03] |
·2023明前龙井160元100克尝鲜佳品送 | [2023-03-24] |
·冷泡茶东方美人100元/20泡夏季原叶 | [2022-06-21] |
·西施壶550元紫砂壶仿古石瓢思亭包邮 | [2022-06-12] |
·双11茶礼 欢迎选购 诗宇时光 | [2021-11-04] |
春茶飘溢忆斯人——追忆恩师杨贤强先生
王岳飞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清明时节,春茶飘溢,可曾经时时守望茶树的那个身影不知何处魂归?
这个清明,正是恩师杨贤强先生仙逝一整月!这30天,无数次梦中出现先生的音容笑貌,梦醒时刻,泪湿枕巾!
2016年3月4日23时04分,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茶多酚研究奠基人、我国著名茶学教育家、杰出的茶多酚化学家与应用科学家、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敬爱的导师杨贤强先生与世长辞。
虽然得知先生病况时,我们几个弟子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和预备的心理,相互提醒多去陪陪先生,但当这一切真的到来时,依然感到突然和猝不及防。镇定之余,良久的伤逝和缅怀长萦心间。
先生于我,亦师、亦父、亦友。自1988年起,承蒙师恩,授业解惑,廿八岁月,乐长情深。正应了那句“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而先生与我,犹如亲上亲。作为先生传钵的大弟子,没有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诲劝勉,也就没有今日同样痴迷茶学教研的我。
茶界共睹,荣誉世家。先生多次跨界组团攻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和企业委托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开创了国内将自由基理论应用到茶多酚保健功效机理研究的先河,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茶多酚学术专著《茶多酚化学》;在茶树物质代谢、栽培育种及茶园管理、茶叶生理生化、茶叶加工化学及茶与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93年杨先生负责起草了我国第一部茶多酚的行业标准;1994年以杨先生团队技术为核心的国内外第一种批准生产的茶多酚保健品“替保片”面世;1995年在世界抗氧化剂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杨先生发表的“茶多酚应用于临床的观察结果”报告,引领了世界医学界对茶多酚预防和治疗人类疑难疾病的研究热潮;1997年以杨先生团队技术为核心的“亿福林胶囊”成为国内外第一个“准”字号茶多酚药品。在诸多成就建立于无数次的设想、实验、探索与研究中,先生一直以高屋建瓴的眼光和独到精准的视角,为茶多酚、茶叶加工化学及茶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而又深远的贡献。杨贤强先生因为他学术上的杰出成就,曾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学组委员、教育部和农业部两个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衣冠相授初相识
1986年,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农家子弟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稚气无华的我考入了影响我一生的学科——浙(农)大学茶学专业,有幸成为有1500多人口不大不小山村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大学生。两年后,在华家池,在《茶叶生物化学》课堂上第一次得遇恩师——杨贤强先生;杨先生在1988年的秋冬学期开始给我们上专业课《茶叶生物化学》。
初见先生,年近五十,清瘦精神,态度和蔼,脸带笑容。先生授课神采奕奕,条清理明,声音洪亮,闽粤口音,抑扬顿挫,激情洋溢,讲话风趣,深得学生喜爱。印象中这是自我进入茶学系第一门专业课,而这门课的期中考试却因家中突遭火灾而抱憾缺席。当我向杨先生请假回家时,先生一如既往地慈祥和蔼,并不断给予我安慰与鼓励,这便成为我们日后师生情谊最初的感动。在杨先生的鼓励安慰下,虽然缺席了期中考试和以后的多堂授课,但天道酬勤,在期末考试中我却收获了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正因这门课,开启了我与杨先生间的师徒传道授业之路。特别是在大三暑假,由于专业兴趣和治学志向,这个暑期大部分时间留校跟随先生做茶多酚提取和含量测定试验,于是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向杨先生请教和学习,常常与先生一起通宵达旦做实验。近距离接触先生后,越发为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暗下决心大学毕业后继续在茶学系深造攻读研究生。
然而因诸多原由未能如愿,特别在父亲病重却因家贫拒医,让素有班级成绩第一的我却在1990年1月校内免试研究生保送考试中不幸落榜,甚至出现连化学综合卷答卷时间没到10分钟就仓促交卷惨况。一时间万念俱灰、心灰意冷,就在悲观地认为可能今后与茶学研究生再无缘份之时,杨先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最为坚定的支持,勉励我不要放弃,鼓励我一定要坚持;正是当年先生的谆谆教导与鼓励,才支撑了我日后在茶业教学科研道路上的不断前行。
在先生的推荐下,我得以到中茶院(原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跟随先生同窗好友施海根老师和张若梅老师进行近一学期的毕业实习;自此开启了中茶院两年边工作边准备考研的难忘岁月;两年期间,从几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中不断汲取做人道理和茶学研究的精华。杨先生经常到茶研所鼓励和督促我学习,常常诲人不倦地指导我研究与实习工作。此时此刻杨先生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一位鼓励和鞭策的严师、恩师,倒不如说是年少不经事的我学研路上指明灯。
在1992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我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当年唯一考上浙大茶学系的研究生,自此真正成为先生的入室弟子,进入了先生领导的茶叶生物化学实验室,也正是在这一年,因为先生在教学与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实验室被浙江省教委评为高等学校先进实验室。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为我日后的事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其实在先生心里早已将我认作实际意义上的大弟子,我猜想这样的认同一定是来源于我三十多年来毫无懈怠的追随和在追随与支持中同先生结下的深厚师生情缘吧。
教学育才承师恩
1995年7月,我研究生毕业,此时我与杨先生之间师生情谊还多了一份亦师生亦父的信任。当年(1990年)的低潮期不仅仅是保研落榜,紧接着遭受到家父过世的打击;此时先生在学习和生活对我的关怀,除了师生之情外,更多了一层如慈父般的爱护。那个年代研究生研究经费一直很紧张,大多数导师都将经费看得很紧,甚至连领用撰写论文的方格稿纸都须严格审核,而杨先生却将经费本直接交给我保管使用,这是多大的信任啊!我硕士毕业那年,先生在刘祖生、童启庆、梁月荣等老师的支持下,让我留校做他的助教,曾推心置腹地和我足膝长谈,殷切希望我能日后将他的教学与科研传接下去。回顾研究生学习阶段,除了教学上的指导,先生还非常关怀学生的生活,研究生期间先生还自己掏腰包每月补贴我50元生活费;为了提高我的科研水平,研究生期间多次送我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做荧光探针实验,送我到南京江苏中医院学习抗氧化能力检测,送我到天台药厂参加茶多酚药品生产,送我到温州各医院了解医生临床使用茶多酚药情况等等。鉴于历史原因,先生这一代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都不多,杨先生共培养10名研究生,硕士6名,博士5名,弟子们都算能为先生长脸,至今正教授就有7位,我是唯一跟随先生读了硕士又读博士的,所以受师恩最多。
研究生学习完成后,本来先生希望我能够一直走教学科研这条单纯的道路,但留校第二年,系里交给我的任务是校茶业科技开发公司经理和教学实验茶场场长职务,校办小企业不仅没有任何资金投入,还要在每年年底完成上交10到20多万元的创收任务。先生知道我的难处,多次询问我工作情况,除了技术指导外还拿出个人工资支持。先生从我是懵懂无知的学生郎开始,到我已经逐步走向工作中,一直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壁垒;所以在我作为茶业科技公司经理的六年期间,能够在业务之余仍然能够坚持与学术研究维系着紧密的联系,这都要归功于先生的栽培与远见。
在2001年时,正是在先生的鼓励下,我决定再次回到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同年秋季考上在职博士,继续跟随先生攻读茶学博士学位,同时还在学校担任讲师。多年来先生在教学方面多有成就,不仅为本科生、硕士生授课,同时还为博士研究生上课,共计开设了6门课程,并在1991年就已经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博士候选人上报国家教委;这些都为我的教学树立了较高的标杆。先生在教育工作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勤耕不辍的风尚品格也成为我所追求的教学精神。“一不怕吃苦,而不怕吃亏”也是先生在此期间教给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处世智慧;“品德+博学+能干”是先生对弟子们的要求和期望。
作为学术骨干,先生在茶树物质代谢、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生理生化、制茶化学及茶与健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在茶多酚的功能、机理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先生还被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每年都抽出一定时间赴湘、闽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先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10多篇,其中有15篇已分别获省级优秀论文奖;有几十篇论文被SCI和ISTP收录。根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原浙农大图书馆对我国14所农业高校在1987-1992年间发表的茶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先生发表的茶学论文数量名列当时全国第一,并成为该领域发表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最多的核心作者。
面对这些成就,我们看到的却是先生的平和、谦虚和真诚,完全没有丝毫的专家架子。不仅仅是专注学案的纯纯学者,更有一份无心杂事的清高亮节;先生从没有担任过任何级别的行政职务,但却担任很重要的学术职务,如多年担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先生有良好的社会担当和责任心,曾被评为首届浙江省民主党派、工商联为经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浙江省“十佳”归侨、侨眷、获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致公党中央表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个人,2010-2015年度致公党浙江大学委员会优秀党员;先生从不搞特权,不迷恋权势,埋头专著,植根茶园。他的溘然长逝,让我们想起的不仅仅是学科上的突出贡献,余虽晚辈后学,更多怀念的是先生高风亮节,先生于我亦师亦父般的高岸深情。
名士良朋今长念
“因兹想风度,朝夕如相晤”。
斯人已逝,今人长叹。历史的记忆中,如先生者多令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而平和谦虚,君子翩翩的先生不仅热爱自己的学科,热爱自己的生活,关爱自己的学生,关心茶业的发展,还更像是一位茶学界名儒,风流蕴藉,为人称道。
先生祖籍福建厦门,1939年2月出生于越南,1957年从越南回国,1960年参加高考,随后经历了各种转折,最终转入了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1965年到杭州茶叶试验场工作十四年,1978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教书育人、科研攻关,再也没有离开“华家池”的菁菁校园;1983年晋升讲师,1989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教授,1996年聘为博导,2003年光荣退休。开始从一个不喝茶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以身许茶的爱茶人。对学研而言,他常说“要做就做最先进的”,正是他这满腔的热情以及对科研工作的专心铸就了这样一位茶多酚之父。而对生活来说,他的热情和活力也影响着一辈又一辈浙大茶人。先生年轻时候热爱文艺活动,并且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大学时代曾是校舞蹈队队长,退休之后依然保持着传统。先生曾经教一群60、70岁的老太太跳踢踏舞,并作为领舞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他一身西部牛仔的装扮,黑色紧身的舞衣,舞技超群,活力无限,台下的观众还认为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直到先生脱帽致谢时,大家才惊愕一时后掌声雷动。同样,唱歌也是先生的强项,先生曾作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合唱团的特邀朗诵嘉宾参与校合唱比赛,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2015年3月时,其实已经查出身体上有些问题了,但仍然坚持在2015年4月的校庆活动中担任合唱的领唱,风华不减当年。
借一句“才子而富贵,定是福慧双修得来”,形容先生恰如其分。
在我的记忆中,先生出现在公众场合总是一身剪裁得体的西服,笔直含蓄,谦逊而文雅。80、90年代老人头皮鞋也成为先生的标配,无论何时都是得体而含蓄的优雅。先生还是系领带的能手,我的领带十有八九是先生亲打,每每遇到重要场合,上台前他总会帮我整理领带,这个细节因为太温暖而让我时时忆起,也能看到先生充满了儒雅和品味的人生一角。先生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美食家,闲暇之余,家居生活中先生也时常下厨掌勺,做几道样式精美、口感新颖的菜。正因为这些,乐观、风趣、优雅、幽默的性格和品质,外人眼中看到的先生才是慈父慈祖,不仅一直拥有美满和谐的家庭,儿女双全,晚年以享天伦之乐。他的儿女都是非常孝顺与善良,小孙女年龄尚小但聪明伶俐,擅长钢琴,先生的手机铃声就是小孙女的声音。这些充满创意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小细节,构成了我们对于先生除了教学之外的生活随想。
春茶飘溢忆斯人
2016年3月4日23:04分,先生与世长辞。而几天前我陪同陈宗懋院士、刘祖生老师等探访杨先生时,我们都还在感慨先生的乐观和童心,面对病魔之时,先生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程启坤老师、童启庆老师、张士康院长、江用文先生、赵建明书记、毛祖法先生、屠幼英老师等去看望先生的大家都很伤感与叹惜,都深深地为先生积极乐观的精神赞叹。然而,逝者如斯。给老先生们打电话通报噩耗时,不能说完就泪流满面,心里难受得不能言明。我亦师、亦父、亦友的先生还是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刻走了。这样的无常,其实距离他挚爱的新茶迎春仅有寥寥几天时间。
忆起先生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与病魔抗争之时,还不忘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每天服用茶多酚片剂,并坚持做记录。茶多酚对于白细胞生成的功效,在先生以自己身体的临床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位纯纯的学者,在弥留前夕,还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要做好几件身后事。先生首先操心还是浙大茶学的发展前景,这是从他考研时就热爱上的学科一直作为他一生的牵挂陪伴他走到生命尽头;二是先生嘱咐身前他曾经拒绝出版的论文集,最好能够在身后以选集形式出版,用属于他自己的方式继续指引后人的科学研究;三是先生希望《茶多酚与化学》专著修订,再版时添加新的科研成果,巩固现有科研发现。最后,先生不忘那些还可以继续挖掘的科学实验成果,希望我们这一辈及新一辈学人能够将这些成果不断转化,更好地造福社会。
而今天当我们回忆起杨先生的种种学术贡献时,更多的还会联想到先生的精神风致及高华的人格品性。在工作之余,先生活跃于茶业的各个领域,不遗余力地宣传茶健康、茶文化。他精神矍铄的外表、幽默丰趣的语言至今仍为茶界诸生津津乐道。而作为先生的弟子故门,那种犹如鸿儒名家的博雅、翩翩公子的优雅、悠然文士的风雅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今时今日,清明愁绪,在长久的悲痛之余,缅怀旧日授业闻道的岁月,先生的言行举止、笑谈容貌仿若再生,作为先生的弟子,仅用自己的方式追忆先师。真如杨秀芳师妹所言:“……恩师的音容笑貌、学术思想、为人处世之精神将永留弟子心中,将一如既往激励我们认真、努力、乐观、豁达、诚恳、能吃苦、肯吃亏……。先生对工作的执着、认真和创新精神,对朋友和晚辈工作、生活上给予的真诚帮助和无私指导,对名利的淡泊,对生活的乐观豁达,都将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带领下一辈继续践行、前行!”。又如张星海师弟说:“每每想起导师生前的情景往事、点点滴滴,泪水却早已润湿眼睑。杨贤强导师不仅是我们的授业恩师,将我们一个个领向服务茶业的战线;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他总是教导我们要能吃苦、肯吃亏;导师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在工作上勤勤恳恳、淡泊名利,在生活上朴素儒雅、乐观开朗,在处世上德艺双馨、大师风范,是弟子们一生榜样!我们在此追思缅怀我们的导师杨贤强先生,我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将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独树一帜,更要将他的学术成果逐步转化、造福人类!”
我想在这新茶飘香的日子里,为先生祝福,祈祷先生一路走好,身后安好。前进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远有先生的一席身影,但我相信他更希望在他身后,无数后起茶人能够感受到“茶多酚之父”学研精神的召唤,投身到他生前热爱的茶园、执着的茶学中。西子湖畔,一生坚守,茶香半盏,明月半川之时,先生一定在静候千千万万的“新茶”萌芽生长。
七绝《悼杨贤强先师》
衣冠相授初相识,
教学育才承师恩。
名士良朋今长念,
春茶飘溢忆斯人。
弟子王岳飞于丙申年清明节
来源:浙大茶学
北京诗宇时光茶艺文化培训中心服务项目:
茶艺培训、茶艺师培训、评茶培训、评茶员培训、评茶师培训、茶道培训、书法培训、香道培训、茶叶销售、书法作品销售、诗宇时光茶艺淘宝商城、诗宇时光微店商城、古筝培训、篆刻培训、诗宇时光茶艺、品茶休闲、小教室出租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诗宇时光茶艺
电话:010-56239225、13811765272(可短信)